人际沟通创新课堂探原生家庭与成长

发布者:朱汉彬发布时间:2025-05-09浏览次数:10

  (通讯员:朱妍,摄影:林欣然)2025年5月7日下午4点,一场以“原生家庭与自我成长”为主题的创新教学活动在我校文泰楼116教室举行。该活动由资深教育者、心理咨询师杨亚芹师姐策划,通过沉浸式角色扮演与心理学工具结合的方式,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场关于自我认知与成长的深度探索,获得师生广泛好评。活动由亚博取款极速到账应斌教授主持。
  活动以杨亚芹师姐的亲身经历分享拉开序幕。作为拥有高校教学、国企管理、独立讲师及心理咨询多重经验的跨界教育者,她以“夯实实力,敢想敢做”的寄语鼓励学生直面成长课题。随后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微剧场”实验展开:八名学生两两分组,通过角色扮演再现家庭沟通场景,在预设对话中体验不同互动模式带来的心理感受。李栋同学在微剧场里,分享了自己和父亲的故事,在这里杨亚芹师姐把它归结为共情与接纳,提出观点:“Two things are true”,即同时承认两种看似矛盾的事实,在家庭教育中表现为父母和孩子的观点其实是可以共存的。
  在“母职角色模拟”环节,三名学生分别化身“控制型”“否定型”与“理解型”母亲,针对“买鞋”这一情境作出截然不同的回应方式。表演结束后,杨亚芹师姐引导全场沉思:这三种模式是否在你熟悉的场景中出现过?它们又如何塑造了今天的我们?这一设计使参与者直观感受到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的潜在塑造,也引发旁观者对自身家庭关系的反思。
  活动高潮部分引入心理学隐喻工具“四个包裹”——参与者需从“痛苦与压力” “批评与羞辱”“无意义与不重要”“拒绝与抛弃”中选择最想抛弃的选项,并通过小组协作完成“上方卡”分析,梳理个人行为模式、优势劣势及改进方向。最终,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成果,杨亚芹师姐结合专业视角解读测试结果,提供针对性成长建议,帮助同学们将自我觉察转化为具体行动。
  活动尾声,杨亚芹师姐对参与者表达感谢,并强调活动核心价值:“你与家庭相处的模式,就是你与世界相处的模式。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次性格测试发现更好的与人交往的方式,也祝大家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。”